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现在我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这种说法的合理性。3 s& R9 |8 ^/ ^2 ?. a' V) f
# C' F) `" @& Z/ J8 `首先设定以下几个假设条件:
. T8 K3 `+ z5 h0 d. l \+ r. [* X* |" t1 s8 Q7 ~" A8 S
1)这个男女之间需是同龄人;# p, T/ l+ X5 | n i
/ ]1 X: q0 s; B+ X# G) r/ ^2)男、女双方对彼此都至少基本认同,即至少都不讨厌对方;3 p4 e/ C4 M% `8 N
" V& j+ V9 ]0 n7 y Z
3)男女搭配的比例要协调,假设为1:1;
1 v+ Y9 H6 d. N8 k# t/ K! d+ X/ K- L0 {9 c' r% G+ f5 T* S) t" T
4)这个“累”主要是指心里感受上的疲劳和厌烦;2 U" @( n& J% {( c# B# e$ p
' W( K* M+ B' i
5)男女的工作目标一致,有强制性要求或激励性机制;8 C9 n9 R6 _( U4 U, p
# E! e1 Y6 v# Q6)男女都是理性的,即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里的效用更多是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 N; W* q; x z& v' W: G* h
9 B% a+ ?. c$ z" w* }那么,现在就是要在以上几个约束条件(其实,这几个条件比较接近于现实)下,证明“不累”的原因。. }* [* x7 A; S; }
5 H* s- X0 k. M% j/ E
第一,男女双方在许多方面是互补的,必然产生协同效应。这个凭常识我们就可以得出,男人的阳刚与女人的阴柔互补,女人的细心与男人的粗狂互补,在操作技能、体能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由于这样近乎完美的互补,必然会使得男女在工作上的分工,彼此都干自己熟悉的、擅长的,产生了协同效应,必然会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3 d3 p" L( ^: k G* D7 h( f$ U
( A- z0 r7 S, k- f) v1 V8 @第二,男女天生本性里面都具有博得异性青睐的内在冲动,而这种冲动通过行为,可以反过来加强这种冲动的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心理的愉悦。我们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在异性面前有积极的表现欲,很想也十分愿意表达自己的“强悍”、“我能行”等词为代表的涵义。这样千方百计、花空心思地博得对方一笑,不仅可以取悦于对方获得对方好感,其实更主要的是自身可以从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和满足感。人之本能之决定!. }+ ], ] o. ~1 K
7 ^7 u9 |1 J; d+ l
第三,由于男女之间是同龄人、彼此认同、搭配比例协调,彼此交流起来方便、容易、迅捷,大大减少了内在沟通的信息传递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水平。" C$ j, G! w& a0 D
( G/ ?" W' y0 s/ ? u, w# A, X
第四,因为男女之间内在目标一致,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加之有外在强制性要求或激励性机制存在,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减少了彼此的惰性、不情愿和偷懒行为,避免了“搭便车”行为,不仅自身效用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好处)得到了提高,结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0 V; ^8 E. A4 i, T7 w4 ~/ a* e5 m+ @( \
综上,在约束条件下,在追求自身效用水平最大化的基础上,男女双方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减少了各种成本和损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水平,双方的最优促进了整体的最优,进而,“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