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专家质疑甘肃酒泉事件为人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21: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K) c6 l' j& w7 o0 g6 X* U! o  耳闻10月10日晚在甘肃酒泉发生中联重科“倾倒门”事件,中联重科1000吨履带吊设计工程师黎工第一时间的反应是震惊而疑惑:震惊的是自己和团队精心设计的履带吊产品竟然发生了倾倒并导致五死一伤的事故。疑惑的是,代表着我国装备制造业顶级水准的大吨位履带吊,在使用环节国家有着严格的安全使用要求,生产厂家也有着严密的使用规范,现场人员为何置若罔闻,简单粗放作业。+ C1 P9 d1 y( H1 j5 ^
  
3 s- D- Y1 ]8 {% V. d" j  大吨位履带吊堪称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一颗明珠。目前全球仅德国、日本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设计制造能力。我国也仅有中联重科等少数企业有能力设计制造。' t, e8 }+ ~! o: p+ c  K! k: \8 e
  
) N) C" ]+ g# {, \: w) O; o  中联重科2001年开始组建履带吊研发团队,目前已有从50吨到3200吨全系列产品。1000吨履带吊项目从2007年12月开始进行市场调研,2008年3月正式立项,2008年10月完成技术资料设计,2009年9月试制产品装配成台。! `" w/ i1 k6 u7 G
  7 S7 C2 [& \/ B  U
  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3月5日,中国权威机构---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试验场按照TSGQ7005-2008《流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的要求对中联1000t履带起重机进行了三个多月的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并取得了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合格证以及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认定合格.
4 l; z* T* A4 y3 _5 ?, K  
8 p/ n# p7 X) q$ u  这次在酒泉施工的1000吨履带吊于2011年4月出厂,至9月一直在新疆乌鲁木齐阜康中泰化学工业园施工,其间曾成功吊起一个长76米、重达480吨的醇氨化学反应罐,吊起重物后整车向后带载行走了7米,而当时的路面是经过了规范的平整压实和硬化处理。此车在新疆施工结束后,其业主单位上海至圣又接到华锐风电5兆瓦风机的安装任务,于9月20日左右抵达酒泉,中联重科服务人员于10月8日抵达酒泉协助进行维护保养。
4 h' w1 e  M1 I  f  : Z8 ~: X& ^8 P# U" `" Q
  面对五死一伤的数字,身为千吨履带吊的设计工程师,黎工有些伤感。他说自己对当天的现场施工有如下疑问:
1 [; F( _4 `. Q( [  
' Q' n6 \6 g% W; g+ h7 O; E1 P+ [+ M  事故发生的时间为何是深夜?现场照明为何使用民用小轿车照射灯?需要压路机强力平整的路面为何用木方处理?现场作业为何有这么多人?中联重科委派的现场服务人员已屡屡发出警示,严禁作业,为何机手依旧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 _! o9 m/ k# ^. k2 i- U$ v( \
  2 J" T  R3 {! H
  黎工进一步诠释说,1000吨履带吊属于特殊设备作业,国家有明文规定,视线不清不允许作业。因为从施工效果看,夜间施工无足够照明必然导致视线不清晰,而1000吨履带吊的臂架有120多米,机手基本上看不清臂架高空状况,将直接影响机手对设备使用状态的判断和异常情况的处理。从事发现场及多位现场人员描述,当时是用几台小车车灯进行照明。从安全角度看,这种处理极不妥当,同时导致照明车辆必须处于危险作业区域内,直接违法安全规范。
' Q$ r9 o2 {& k  + }# t2 q( E9 `+ t
  面对现场照片地面出现木方的事实,黎工表示根本不能理解。他说,此次作业的履带机自重已经超过1000吨,起吊的货物300多吨,总计1300多吨的东西,通过几块木方就能稳定和固定?根据设计使用规范,设备对地面有平整度要求,使用说明书对此也有明确要求。
' F7 H- a  [0 R0 ^  
8 X  Q! A/ ^' `1 `; X: x  黎工说,从现场看,整个地面非常粗糙,甚至用木方垫底,这是一种不规范的做法。为何不推迟几天把路面整理好后再施工,是否有什么原因?
0 Y9 R9 v# D! g$ h6 a- ~) M& H6 _  , F1 \3 ?( T; \8 Z. F3 Z
  据多位现场工作人员反映,此次吊装过程中,工作区域未设置安全防护区域。黎工说,从施工规范和以往的案例看,施工作业区根本不允许有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用车灯照射吊装的事情更是闻所未闻。
% g1 X3 A2 X. N$ h  3 I7 F, L9 M( g( P% V
  黎工说,事故发生后,一直在现场的中联重科两位服务人员在营救工作结束后,也私下跟公司诉说了自己委屈。他们在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施工作业后,多次跟机手、现场业主、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坚决表示不能起吊,但声音最终被淹没。* V, U, \0 v1 v
  3 s. d, X1 F. \/ e0 C/ a
  黎工表示,自己对产品是很有信心的,最终结果将等待国家权威鉴定部门的结论。$ M, Z' k8 ^8 p" b1 Y/ t
  : g+ y) @: y: k0 V" S
  
发表于 2012-7-4 10: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等着就等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19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