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开新局 科学发展谱新篇 全力全速推进南旺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2年,南旺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弘扬“苦干实干拼命干,居弱图强勇争先”的 汶上精神,紧紧围绕全镇“一心两线三园六社区”的总体发展布局,全力突破大项目建设、招大引强、运河古镇建设“三大重点”,着力培植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机械加工、服装加工“四大产业”,努力把南旺建设成以镇驻地为中心,以济梁线、汶金线经济带为骨架,以旅游景区、工业新区、物流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和谐新镇。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达到 400万元,增长 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5.6亿元,增长 20%;实际利用外资 1000万元,增长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1亿元,增长 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060元,增长 15%。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新动力。依托南旺特有的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强力推进大项目落户建设。力争新上亿元项目1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二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积极扶持松龄机械、和润机械、好兄弟制衣、海大服饰等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三是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聚力推进镇工业园区提档升级。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京杭运河沿线新的经济隆起带。 二、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塑造南旺对外新形象。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进”的原则,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利时机,立足区域交通优势,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在重点抓好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和南旺运河码头建设的同时,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对蚩尤冢、蜀山寺、孔子沟、鲁九公墓等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开发做科学详细地规划论证,全面实现全镇文化旅游景点一盘棋,打造运河观光、访古寻幽、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抓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新跨越。一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优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壮大旺发畜牧、獭兔养殖、白庄奶牛、三里堡笋瓜等现有特色种养殖业。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大力推广土地流转,鼓励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强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发挥科技示范作用。抓好转移就业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南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全镇总体规划。高标准建设好观音阁社区一期工程,尽快完成驻地片区回迁安置,适时启动观音阁社区二期、嘉苑社区二期、寺前社区建设,把南旺建设成以大遗址公园为核心,以旅游景区、工业新区、物流园区、新型社区为支撑的现代化文明城镇。三是坚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切实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全镇社会和谐新突破。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校园安保措施,提高办学质量。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管力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果,确保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三是持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加大依法治理力度,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切实做好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民生保障举措,情系困难群众、关注弱势群体,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全镇广大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贫有所保、残有所助、危有所济”。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以“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生态村”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全镇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抓好群众工作,推动全镇民主法治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村级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以开展“法律进村、进企业、进课堂”活动为重点,全面开展普法教育。二是扎实推进“平安南旺”创建活动。建立社会治安“群防群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全力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落实领导接访日制度,坚持每月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积极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四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各项民主权益。
. `" S U) k8 w! i: {7 e&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