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H; p4 b2 ]+ j$ X: u
: V" u, J. A( m% ~) v8 x
汶上县档案馆始建于1959年3月。 4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档案法》的学习与实施,全民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管理体制、馆内基础设施和业务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和提高。现已形成了以档案馆工作为主体,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档案工作为基础,各类档案齐抓共管、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档案事业体系。馆内档案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档案利用科学化、制度化、办公现代化。档案在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2年11月汶上县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档案馆。 一、汶上县档案馆现馆藏90个全宗,各类档案总数为51842卷(册),长总度为803.17米。其中建国前的革命历史档案15卷(这部分档案系中共汶上县委、汶上县民主政府从1941年到1949年期间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政权、土地革命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1950年—1995年间形成的文书、科技、专门、实物、声像等档案51827卷(册)。 (一)汶上县档案馆文书档案,是目前馆藏的主体。主要是1950年以来,中共汶上县委、汶上县人民政府及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原人民公社及乡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其主要内容: (1)汶上县委、县政府历年来的会议记录、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积代会、工青妇代表会等会议形成的档案材料; (2)历次政治运动形成的档案材料。包括土改、动参、互助合作、三反五反、审干、肃反、整风反右、整党、建党、社思教、文革、一打反
- ~* o" Z8 ~ b2 o) `三、揭批“四人帮”、双打等运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3)组织人事。包括组织机构建立撤销、干部职务任免、管理、调配、调资及党建等形成的档案材料;(4)纪律监察方面。包括党风党纪、组织处理、党员违纪处分、落实政策等形成的档案材料;(5)宣传教育; (6)政法、武装、民兵、统战方面的档案材料; (7)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邮政、邮电、电力、财贸等方面的档案材料; (8)粮棉油生产、水利建设、抗旱防汛、生产救灾、土地管理、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种田等方面的档案材料; (9)经济建设方面的档案材料;( 10)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文件; (11)其它方面的档案材料。 (二)专门档案。包括人口普查、阶级成分、诉讼、房地产、死亡干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科技等档案。 (三)实物档案。主要包括锦旗、奖牌、奖杯、证书、旧印模等。 (四)声像档案。包括历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等会议录音、摄像、汶上县名优产品、文物,1994年3月15日出土费教圣物、江泽民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好军嫂”韩素云先进事迹报告团的照片。 二、汶上县档案馆现馆藏资料10000册 一是购买资料,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图书报刊等资料。 二是自编及收集资料 (1)汶上县档案馆自(合)编资料27种,120万字左右,即: (中共汶上县委员会组织机构沿革)、(汶上县人民政府组织机构概况)、(汶上县人民政府组织机构概况)、(汶上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中共汶上县历届党代表大会简介》、《汶上县人民代表大会简介》、《政协汶上县历届委员会简介》、《土地状况》、《农业基础数字汇编》、《中共汶上县历史大事记》、《汶上县档案利用效果百例选编》等。有与县委党史委合编的《中共汶上县组织史料》一册,约有40万字。 (2)从社会征集及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村收集的资料有63种。收藏有明万历戊申年(1608年)编《汶上县志》、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编修的《汶上县志》,1923年创办的《新时代》,1920年创办的《民国时报》,1935年创办的《救国日报》等进步报刊。如征集的《八省运河水利情形总图》,2001年申报已入国家文献遗产重点保护。有先后征集的“好军嫂”韩素云、人民的好教师顾继芹、企业家朱宁民等先模人物资料入馆。突出了馆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