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整合资源 发挥优势 尽快把我县旅游业培植成支柱产业</STRONG> # E# g9 C2 X: T9 J. g
<P> <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近年来,我县围绕“儒释圣地、花园水城”的城市定位,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中国佛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旅游经济综合收入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日益增大。但与国家级旅游强县相比,我县旅游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然微乎其微。2007年我县共接待游客101.32万人次,旅游收入107万元,仅占财政收入的0.4%;而世界著名佛教圣地扶风县仅2007年1月至10月旅游综合收入就达9.37亿,占全县GDP比重的37.4%;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2007年旅游接待51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4亿,占全县GDP比重的15%以上。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宏观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我们深深感到仅靠资源类产业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已不是长远之计,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提示我们:必须真正树立起发展旅游经济的时代理念,必须真正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来建设和发展旅游,必须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尽快把我县旅游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STRONG></FONT></P>& b) P9 @; J* J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red size=4><STRONG>一、要坚定不移地争创旅游强县、文明城市,奠定旅游产业发展坚实基础</STRONG></FONT></P>! j( F7 t' [" g0 ^4 D( |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red size=4><STRONG>创建国家旅游强县是全面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的明智之举,是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旅游经济、形成产业链条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中国佛都”品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STRONG></FONT></P>9 ?, p& T7 b5 h2 u3 x+ s! C6 o5 N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red size=4><STRONG>围绕“儒释圣地、花园水城”的城市发展定位,高标准、高境界、大手笔制定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一是突出打造佛教文化精品。在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的宣传上和建设投入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宝相寺景区面积,加快苦海、礼佛大道等佛教资源旅游项目建设进度,依靠佛都品牌壮大我县旅游经济综合实力。二是突出打造历史文化精品。紧密结合中华文化标志城和鲁南经济带的建设,大力打造孔子仁政园、南旺分水龙王庙、蚩尤冢、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陆祠等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精品。三是突出打造现代生态旅游精品。全力推进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莲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滨湖公园、泉河公园等旅游新亮点的建设进度,形成穿城、连湖、绕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相映的佛都圣地城市新景象。四是积极争创文明城市。要努力形成“人人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壮大我县旅游资源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STRONG></FONT></P>" v+ v( ]1 e/ D% J9 f. G+ B6 S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二、要快速高效地整合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STRONG></FONT></P>% \; h! V. C7 h$ D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群体, 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耗能低、污染少等特征,实现旅游业长远效益,必须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STRONG></FONT></P>( K3 }( F. U$ R# v; U" m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green size=4><STRONG>(一)全力打造特色资源整合机制。继续抓好宝相寺景区、南旺分水龙王庙、孔子仁政园、中华兵祖陵等旅游项目的完善提质,做精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努力搞好戴村坝、水牛山摩崖石刻、鲁九公墓、思圣堂等新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增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充分发挥我县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内涵,把我县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共同双赢,协调发展。</STRONG></FONT></P>; ^( n1 z* p7 K) f! e5 C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二)全力打造旅游服务管理机制。建立</STRONG></FONT><A></A><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健全旅游行</STRONG></FONT><A></A><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业法规制度保障体系、监管体系、服务管理评价体系是实现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根据旅游行业管理的需要,逐步研究制定我县旅游行业管理、旅游交通、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旅游宣传教育、旅游安全、旅游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并提请县人大尽快制定颁布旅游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努力实现我县旅游行业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二是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外语旅游专业人才和文物保护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我县导游解说人员综合素质,满足境内外不同游客层次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旅行社和导游员市场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执业规范,推行旅游合同范本,推进旅游诚信行风建设,评选出一批旅游行业明星。四是抓好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实现县旅游局与旅行社、景区、饭店等各类旅游企业以及与机场、铁路、公路、气象、银行等各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结,确保为游客提供准确、全面、详细、及时的旅游信息服务,提高我县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STRONG></FONT></P>. A; S) K# f' M+ Q+ K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green size=4><STRONG>(三)全力打造旅游投入多元化机制。加大旅游资金投入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旅游资金投入作为当前和今后全县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县域外的资金。精心编制好《汶上县旅游招商手册》,用最好的项目,提供最好的服务,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景区景点开发,兴建旅游宾馆饭店、开办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二是加大省市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根据政策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跑“部”进“厅”,申报各类项目,争取项目配套资金,以支持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活民间资本。舍得让出一些回报率高、投资回收期短、见效快的旅游项目,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开发,掀起社会投资办旅游的高潮。四是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资金。由县金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出资成立县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加强与各大银行、上市公司等大财团的业务联系,加快招商项目的前期包装策划、政策处理等有关筹备工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发展旅游业资金不足的瓶颈。</STRONG></FONT></P>
8 A$ p3 b' r8 D8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四)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培育机制。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企业强则旅游强,没有大企业就没有大旅游,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更加重视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和战略投资者,以大企业、大资金、大品牌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大发展。努力改善旅游投资软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减轻旅游企业负担,维护旅游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起旅游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精心组织宝相寺景区策划、包装、推介,认真做好2009年太子灵踪文化节前期筹备工作,提升我县旅游资源知名品牌,争取吸引一批大企业集团投资我县旅游业,要坚持不懈地加快我县旅游经济发展步伐。</STRONG></FONT></P>
) G' n5 m e. e1 f% c, R) X$ I%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darkslategray size=4><STRONG>三、要坚持不懈地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承载能力</STRONG></FONT></P>
. W' o, x+ ]# D% L$ x; D<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darkslategray size=4><STRONG>加强基础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管理、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是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扩大旅游经济容量和规模、建设国家旅游强县的重要环节。按照“快旅慢游”的要求,以提高旅游的舒适性为重点,切实强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承载能力。</STRONG></FONT></P>$ ?4 y8 k/ {2 W" W% g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一)大力加强旅游交通干线建设。便捷舒适是旅客的普遍追求,尤其到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如此。应优先修通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连接旅游区的交通支线,以105国道为主线,高标准规划建设兖梁公路一环至济徐高速公路连接段改建和绿化工程,打通与周边县市的对接通道,促进旅游区域合作。加强县城到各景区以及各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道路指示系统,在高速公路出口、县城及境内公路各交叉口设立旅游宣传牌和中英文对照的旅游标识,整体提高旅游交通的配套化水平。</STRONG></FONT></P>4 V9 }, d5 y) _0 J g# d$ w0 `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magenta size=4><STRONG>(二)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一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中心、集中购物场所、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加快景区内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制作具有鲜明特色、与景点氛围相协调、中英文对照的导游全景图、景物介绍牌等各种标志标识和引导指向牌,为境内外游客提供方便。二是合理布局高中低档接待设施。加快建设符合我县实际需求的各类旅游酒店,满足不同层次游客住宿、休闲、会展等需求,形成食、住、行、游、购和娱乐一体化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立专门的保洁、绿化专业队伍,对县城和景区内旅游环境实现全日保洁,搞好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加强废弃物和垃圾管理,建设与景观相协调的垃圾收集处理池和分类垃圾箱,使环境、卫生、美化、亮化的档次进一步提升。四是完善景区安全设施。建立健全旅游高峰期和特殊时段游客安全处置制度和应急措施,加强景区安全巡逻,实行24小时电子视频安全监控,设立医务室、配置急救箱、日常用品等,切实打造“平安景区”品牌。</STRONG></FONT></P>0 W9 b. V; f" f, A6 L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blue size=4><STRONG>(三)大力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是实现我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大力开发旅游娱乐,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消费品位。鼓励景区、企业、民间艺人创作一批雅俗共赏、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节目,充分展现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佛教饮食文化、博大的儒家文化、丰富的民间艺术,丰富游客文化旅游生活,延长游客在汶逗留时间,从而产生溢出效益,带来商业利益。鼓励发展影视、歌厅、酒吧、茶艺、康体等休闲娱乐业,逐步形成具有汶上风格的休闲娱乐品牌,使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体验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二是大力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便于携带、富有纪念价值的旅游商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以鲁锦等传统和新兴的旅游商品为基础,与打造中国佛都相配套,大力开发佛教文化系列、土特产品系列、旅游音像制品系列等特色鲜明的汶上旅游纪念品,建立城市旅馆、特色饮食、旅游纪念品购物一条街,完善旅游要素。同时以此为依托,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适当加大对旅游商品研究、开发、生产的扶持,做大、做优、做强几家旅游商品企业,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大力开发商务会展、乡村旅游,以圣泽商务综合广场、中都大酒店、联民大酒店为中心,将发展商务会展旅游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根据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现状,依托北部山区,不断完善蒙牛现代农业循环利用示范生态园、白石核桃园、昙山芦花鸡等农业观光旅游产品,鼓励相关乡镇发展符合规划的特色居民客栈,使之成为良好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县政协党群组委员、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张斌举)</STRONG></FON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