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C. Y, |# W4 P4 h% Z
<TBODY>
: j- Z6 P3 w+ Y) J<TR>3 s# M0 J+ R) Y
<TD class=l14 bgColor=#e5e6e7><SPAN class=block12>郑则杰 于 2008-10-08 00:10:01 就 <A href="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7/8140893.html" target=_blank><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99 size=2>党国英谈土地流转与农村改革</FONT></A> 发表评论 </SPAN></TD>
0 ?3 z1 a# w3 d( ?4 }<TD noWrap align=right width="10%" bgColor=#e5e6e7><SPAN class=block12>IP: 123.235.32.★ </SPAN></TD></TR>
: d) n5 j2 ]9 Q0 Y( s0 X- z<TR>7 n/ M- j$ s7 L5 `" D+ J
<TD bgColor=#ffffff colSpan=2>
* L- P; F2 \6 R: N& v" ^- U! Z<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6 width="100%" bgColor=#d8d7d6 border=0># w! U3 N+ C2 L% L
<TBODY>* i) j' c4 V E/ f
<TR>" s% a) O- B$ J2 ]
<TD class=l14 bgColor=#ffffff>1 Z' m z8 V' K% `3 ?, }+ c. ~
<P>我是一位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负责人,目前在农村土地的现状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
# [/ |# g& O* M# M- S9 L7 Z4 p<P>1 分配不公。由于30年的土地承包政策长期不动,使有的农户出现人多地少,有的农户出现人少地多的严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靠基层组织根本无法解决,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BR>2 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的分配太零碎散落,一户农民的土地分配在村子的不同位置有数块之多,无法集约耕作,造成了大量的人力 财力 物力资源的浪费。<BR>3 土地资源的浪费。在我们村有些在外经商 ,打工的农民把自己的责任田出现了抛荒,既是勉强应付耕种越是在农忙的时候他们的在外的收入越多,为了家里的几亩责任田而总是无奈的望家赶,责任田的收入除去在外耽误的工钱.往返车费.种子.农药.化肥等,往往是得不偿失,在家从事土地耕作的是一些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也就是妇女.儿童.老人以这样的群体又怎能发挥土地的效益呢?这是一种"疲惫的生产力''现象.要想让会管理.懂经营人才去从事土地经营靠自家的几亩责任田是留不住他们的。<BR>为了解决以上在土地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村的做法是:在充分尊重群众自愿的情况下,把全村的土地进行了调整,愿意种地的农民,按照全村人平均的地亩数,每户集中在一块土地上,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自己种地,解决了过去承包土地过于零碎散落的局面。把没有劳动能力和在外经商.打工不愿种地农民的土地(土地的产权依然归他们所有 既不违反现有的土地政策 又防止了土地的产权被少数人垄断侵犯了他们的利益)集中在一块以竞标的方式承包给会经营管理的人才, 实行土地流转,.让他们以点带面实行产业种植结构调整,带动了全村的产调.,这样即充分提高了土地的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让没有劳动能力和在外经商.打工的农民得到比在家种地收入还多的土地承包费,同时又把他们彻底的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在外从事更多的收益, 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土地 分配不公的尴尬局面。 不可否认在国家实现土地承包到户责任制的时候确实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农民只有温饱以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而是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只有加快土地的调整制定出更加科学 合理新的土地政策才能加快农村发展.落实贯彻好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开拓创新 敢为人先 山东 汶上 曹堂村</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