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棺前立有一尊银质菩萨(见下图),造型精美绝伦,体态轻盈、袖垂飘带,银丝披风;立在莲台之上,高15厘米,头背部有光环。这个菩萨,叫“请真身引路菩萨”。金棺一侧放着一个水晶净瓶,葫芦宝刹造型。
+ c- Y" I2 M, a0 y* e
: a: u. \2 z# i- H' V
银质菩萨
* J8 N2 U7 }0 Z* h% H/ r, e 银质菩萨
" A7 l" }, ~1 M9 I7 k c ' {4 u- X \- R7 N- _- T
水晶净瓶为天然水晶雕刻,通体透明,华贵典雅,瓶壁厚重,分盖、体两部分,高8厘米,最大腰直径4.8厘米。另外,还发现了铜舍利盒,内盛有舍利、舍利棒、舍利花、舍利灰共200余颗。还有由玛瑙、水晶、绿松石制作的管状串饰以及一件通体绿中泛蓝、内装舍利400余颗的琉璃舍利宝瓶。 2 W* C5 [. u$ P' K
按照佛教瘗藏圣物的方式和这么尊贵的金棺葬具来推断,金棺里应该有佛牙和舍利。 1 D* |5 K+ ^8 e( j
金棺由纯金打造,长26厘米,高28厘米,宽8.4厘米。棺体头大尾小,棺盖为五棱体。金棺头部悬吊着两枚金质“太平通宝”钱。这两枚金币是皇室为赏赐道观、寺院而专门制作的,也叫供养钱。它们极其罕见,非帝王之家是得不到如此重宝的。 ; S+ \7 R7 e' k+ H+ j1 A# Z. a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封箍从尾部取下来。掀开棺盖后,一个长方形银椁置放在金棺正中。考古人员又小心翼翼地取下银箍,打开银椁。银椁有前后两室,一颗牙齿静放在银椁的前室。 ' ~' w# i3 U- R+ e e
面对圣物,地宫内一片寂静。
* C! _" P) E; q7 Q, o8 V7 R这颗佛牙颜色白而微黄,形状微曲,牙根参差不齐,神经纹络依稀可见,牙体有不规则细小裂纹。牙长约5.5厘米,上有明显的毛笔墨迹,墨迹虽不十分清晰,但可以隐约看出是“东府”二字。在银椁的后室,有黄色锦绸包裹,内有300多颗舍利。这些舍利是红、白、黑三色的半透明结晶体,胶质状,圆润光洁。
% V4 q* p ]8 `! X这次共出土文物141件,佛牙一颗,舍利936颗。一次性发掘如此众多的佛教文物,特别是在铜盒里面出土那么多的舍利子,这在佛教文物发现史上还是罕见的。 + M+ |6 h9 I/ n! ]1 a& L t R, e
在宝相寺塔出土的这批佛教文物当中,如金棺银椁、水晶瓶、水晶串珠之类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石匣——这些文物的外包装上面的铭文,具体地记载了佛牙流传的过程,是对研究佛牙的历史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所以也被定为了国家的珍贵文物。金棺银椁内的那颗佛牙,在佛教圣物当中可以说是稀世之宝。 , M0 B% L6 Q: _- q
根据史料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2500年前的一个月圆之夜离开尘世,时年80岁。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被焚化,焚化后的尸骨结晶体和未烧尽的遗骨被称为舍利,由他的家族和弟子们作为圣物收藏起来。在历史长河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 . i9 x- X+ B. {, B+ g& \; d. G$ H3 _
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唐玄宗派内侍省宦官张韬光出使西域,并于天宝十二年到达犍陀罗王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张韬光的部将车奉朝因病滞留天竺。车奉朝病愈后,投在国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在古印度游历近40载,并在60多岁时携带经书、佛牙和舍利等佛教无上至宝,历尽千辛万苦,于公元790年回到唐朝。他把带回的经书翻译成汉语,连同佛牙和舍利一起献给皇帝唐德宗。唐德宗对他大为赞赏,授予他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的爵位以示荣耀,让他住持长安城的章敬寺,并亲自赐法名曰悟空。后来,吴承恩就借这位唐朝高僧悟空的盛名,演绎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 Q9 F$ P) x) H' j3 I
后人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悟空归国四年后,佛牙由皇宫移入长安城西南部大庄严寺的佛牙宝塔供奉。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城,皇帝唐僖宗带着这颗佛牙逃到四川。直到五代后唐时,即公元927年,蜀守孟知祥把佛牙送到洛阳,为皇帝唐明宗祝贺生日。十年后,一位主管国家佛教的官员叫可肇,把佛牙送到当时的京师开封,献给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把佛牙隐藏于宫中,秘而不宣。 - }+ I6 O0 M( h" f. [" k$ E5 S
然而,汶上县出土的这颗佛牙,其石匣铭文上记述了一个叫赵世昌的人于公元1073年2月23日在京师嘉王宫求得佛牙一颗。难道这颗佛牙与京师开封的悟空佛牙是同一颗?还有,这段铭文记述的赵世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嘉王宫和古中都汶上又是什么关系?
; l0 R R7 j. {* \3 q7 r# ^9 S! L据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熙宁年间,他作为察访使路过咸平县,并在当地的寺院里见到了一颗神奇的佛牙。后来,沈括把的所见报告了王安石。王安石在惊异之余,便有意要拜瞻这颗神奇的佛牙。咸平知县刘定闻讯后,急忙携佛牙舍利赶往东府向王安石进献,并告诉王安石:这颗佛牙就是唐朝和尚悟空从天竺国求来的那颗。王安石惊叹之余,就在佛牙中部用小楷墨书题写了“东府”两字。后来,王安石又把佛牙送给了神宗皇帝的幼弟、嘉王赵頵。
6 ^# |2 C; A- o/ x3 m赵世昌的住处,就在现在的汶上。他是个有着皇家血统的“富家翁”。赵世昌在与宝相寺的永实、永坚等僧人聊天时,谈起自己的堂弟、嘉王赵頵有一颗佛牙。众僧闻知,都极仰慕,说:“如今宝相寺田园、山林众多,寺院经济富裕。侯爷若能把佛牙请来,众僧愿倾其所有,在宝相寺起塔供奉。”于是,赵世昌就去向堂弟求取佛牙舍利。嘉王当即答应,还亲自安排亲事官孙政到嘉王宫的佛牙阁迎取。赵世昌随后将佛牙舍利带回了宝相寺,众僧无不感动,附近的善男信女也纷纷赶到宝相寺瞻礼膜拜。 $ a/ P0 m2 s; a: z Q, M# h
1994年6月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史学家、佛学家周绍良先生,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托,到汶上县观瞻了佛牙舍利和出土的佛教文物,作了客观评定:这批文物是至高无上的佛教圣物。他讲了三条依据:一是十三级佛塔是佛塔建造的最高品位,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舍利才能建十三级;二是安葬的规格也属最高等级,也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才用石匣、金棺、银椁;三是石匣棺头有跪拜式铁胎泥塑菩萨。这尊菩萨造像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珍罕无比。作为佛舍利,解放后第一次发现是在法门寺,第二次发现就是在宝相寺。汶上是继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佛牙舍利在佛教界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在文物界是稀世珍宝。佛舍利一次发掘数百颗,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史无前例的。
3 N# W: o. |/ x; d( F6 c& S- b2 p" Q+ E就在佛牙舍利出土的一年后,山东省宗教局批准汶上县重建宝相寺。2006年,汶上县政府又在宝相寺的院外建成了大雄宝殿。目前,汶上县正在规划建设山门、天王殿、钟鼓楼、观音殿、文书殿等一大批寺庙建筑。同时,还要建设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新的太子灵踪塔地宫,来更好地展示佛牙圣物。
# t1 \6 C5 a% Q, L0 T4 }6 e! x2 p1 ^! m0 M: Y( b5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