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自古出奇才-关于汶上的对联 一、汶上全貌联
汶上礼仪缘古寺,瞻舍利佛牙,谒宝相灵宗,济宁圣域驰中外;
史前文化遍中都,仰蚩尤孔子,观龙王大殿,齐鲁名城耀古今。
二、汶上县联
其一:
文殊古刹师,鲁西圣地驰中外;
孔子中都宰,汶上名城耀古今。
其二:
倡礼仪,行教化,孔子中都治;
兴水利,劝农耕,鲁公后世承。
注释:文殊即文殊师利,是仅次于佛的菩萨,侍从于佛左右。佛教自东汉传入汶上,历代繁盛不衰,尤以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经碑著名,汶上境内塔刹林立,寺院庵观达40余处,僧侣信徒云集,乃为齐鲁佛教圣地,驰誉中外。春秋时汶上又称中都邑,鲁定公时,孔子初仕中都宰,实行重亲民,倡礼仪,行教化,兴水利,劝农耕,治理得有条不紊,对后世影响甚深。汶上以此荣耀古今。明初始建的南旺镇运河分水工程便是继承孔子的“兴水利,劝农耕”的最好验证。
其三:题汶上县孔子初仕中都宰
至圣中都宰,重亲民,倡礼仪,行教化,井然有序;
先师曲阜人,图大业,兴水利,劝农耕,天纵多能。
注:汶上县古称中都邑,鲁定公时孔子初仕中都宰,实行重亲民,倡礼仪,行教化,兴水利,劝农耕,把中都治理得有条不紊。联句分嵌孔子尊称“至圣先师”,“井然有序、天纵多能”均为成语。天纵多能:指上天使之成为杰出不凡的人物。
其四:题汶上县孔子初仕中都宰
三、宝相寺—太子灵踪塔
题宝相寺山门(兼题太子灵宗塔)
宝地自清凉,寺中草木来灵气;
相轮尤妙远,塔内阴阳去俗尘。
注:
清凉:佛教常以清凉喻涅槃之无热恼境界。“宝地自清凉”既含自然环境清幽凉爽之意,又含佛教宝地之超然境界之意。相轮:即塔上盘盖。灵气:秀美的气质;俗尘:人世间的烦恼牵累。阴阳:扣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联句分嵌“宝相寺灵塔”。
题宝相寺—太子灵踪塔
太子嘉王,紫殿玉阶,金光闪闪灵踪塔;
中都宝相,金棺银椁,紫气飘飘圣物宫。
注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以塔宫内发现国家一级文物佛牙1支、舍利936颗及141件佛教圣物著称。面世的佛教圣物珍藏在一个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佛牙、舍利就供奉在金棺内。据出土的石匣铭文记载,这支佛牙是由封地在中都的宋太祖玄孙赵世昌恭诣京城汴梁自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请至中都的,后历经38年,修成了太子灵踪塔,将佛牙瘞藏于塔宫之内。
四、题南旺分水龙王庙建筑群
其一:
莫公祠,宋公祠,东汇西流分水处;
龙王殿,禹王殿,南来北往旺湖亭。
其二:
莫公祠,宋公祠,东汇西流关帝庙;
龙王殿,禹王殿,南来北往运河衙。
五、蚩尤冢联
东郡阚城亭,拜冢瞻碑思圣帝;
中都平陆邑,开天辟地忆蚩尤。
六、题孔子宰中都遗址(兼题鲁定公墓)
其一:
孔子宰中都,乐业安居,井然有序;
定公陵古镇,荒烟蔓草,杂乱无章。
注释:上联言孔子初仕中都宰之事。据资料称,鲁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中都宰,一年间就把中都治理得井然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成为四方诸侯效仿的楷模。下联言鲁定公墓葬之事。据载,鲁桓公及庄、闵、僖、文、宣、成、襄、昭等九公均葬于古中都阚地(今南旺镇凤凰陵)。鲁定公及哀、悼、元以下诸公亦葬于此,但为另一区因时远而泯没。当地有九公十八墓之说。
其二
孔子治中都,乐业安居,井然有序;
定公陪古墓,荒烟蔓草,杂乱无章。
其三:题汶上县孔子宰中都遗址
至圣治中都,倡礼仪,行教化,井然有序;
先师图大业,兴水利,劝农耕,天纵多能。
注:联句取意孔子初仕中都宰之业绩。分嵌孔子尊称“至圣先师”。“井然有序、天纵多能”为成语。
七、鲁九公墓联
汶上祭英灵,诸魂礼遇周天子;
阚南生福地,九公皇林鲁国公。
八、题文庙
其一
道冠古今,瞻贤仰圣千年庙;
德侔天地,重教兴文万世宗。
注释:文庙始建于唐代,为汶上千余年的教育中心。“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原本为文庙东西华门匾额;“瞻贤”、“仰圣”为庙前“棂星门”二坊之名。“万世宗”语本旧题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 清圣祖(玄烨)题有孔子庙大成殿额“万世师表”,意为在道德学问上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上下联句分嵌“文庙”二字。
其二
集圣贤之大成,文章昭日月;
立尧舜之师表,礼乐制乾坤。
九、题郭林
依山傍水郭林村,享堂翁仲地;
刻石勒碑华表柱,工部尚书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