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闻] 汶上县描绘旅游产业无限发展宏伟蓝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9 22: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第九届)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于4月2日—8日如期和大家相约。本届文化节以“相聚佛都汶上,感受佛教文化”为主题,依托独特的佛教文化资源,通过举办综艺演出、名家讲坛、佛教法会、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向海内外推介积淀厚重的汶上文化,形成节庆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今年文化节在原有文化节开幕式、祈福法会的基础上,邀请了明哲法师、性秒法师、余秋雨、王立群、孟庭苇、萨顶顶等高僧、学者和明星参与,注重天天有活动,处处有亮点,为四方游客演绎一场文化盛宴。
/ w6 C0 a5 C7 K& q; i    汶上县作为省级旅游强县,因佛而“聚”、因儒而“达”、因禅而“变”。近年来紧紧围绕“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文化、文物、旅游和宗教一体发展,规划、建设、宣传和经营四措并举,汶上县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旅游产业发展,率先启动了城市大拆迁、大改造,群众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宝相寺景区快速扩张,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成为汶上最亮丽的名片,城市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互促并进,扭转了经济对煤电资源过度依赖的局面,探索出了一条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i& F% m/ f0 D
    目前,汶上县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更加明确,思路措施更加完善,市场化机制逐步健全,取得阶段性可喜成果的背后,处处体现出了文化旅游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三区一带”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景区经营体制顺利改革,宝相寺景区成功入选“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景区”等诸多业绩,引领着该县两度荣获山东省县域旅游十强称号。2011年,汶上县共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2亿元,旅游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旅游发展综合实力迈入济宁市先进行列,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旅游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极。
# u/ L2 P. Y9 N6 z    在跨步迈入“十二五”规划的新征程中,汶上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振兴工业和文化旅游“两大产业”,为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不懈努力。围绕宗教文化景区发展,县主要领导积极赴台湾、无锡、衡阳考察调研,多次专题研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迎接高铁时代、宝相寺景区改制等专项工作。整合机构职能,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协调和决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全局性的重要事项。大力扶持文化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汶上县旅游奖励办法》,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引导基金鼓励旅游企业发展。      D- ^& \: _1 M& @5 Q
    汶上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吸引了众多客商投资兴业,进一步促进了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和旅游链条完善,较好地实现了由经济穷县到旅游富县的深刻转变。截止目前,汶上县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积极打造以宝相寺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框架。根据规划目标定位,立足景区景点布局,汶上县初步形成了以宝相寺景区为核心,南有南旺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北有莲花湖湿地和大汶河度假区,以泉河、小汶河景观带为廊道的“三区一带”旅游发展格局。" f. @& y7 ]$ Y0 O; h" v
    汶上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美誉,在佛都品牌推广中,通过综合实施多种宣传推介手段,以“一个禅界佛国、一片心灵净土、一次朝圣之旅、一生平安幸福”为内涵和核心的“心灵之旅”品牌逐渐深入人心,积极推动了旅游形象宣传向产品营销转变。该县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举办的太子灵踪文化节,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打造中国佛都品牌发挥了巨大宣传作用,场面宏大、影响广泛,吸引数十万人齐聚“佛都”参观游览,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节会品牌。2011年8月,宝相寺景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公司化运作,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迈出了经营管理改革的实质性一步。改制以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外合作取得新进展,正朝着打造5A品质,实现5年上市的目标前进。1 p% k$ @- u( Q& V" j
    2012年是 “十二五”旅游规划全面实施之年,是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加速的关键之年,更是产业培植、景区布局和跨越发展的重要节点。汶上县将完善“三区一带”大旅游格局,以宝相寺景区为核心,规划发展礼佛朝拜区、文化展示交流区、禅修体验区和配套服务区,启动建设中都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确保宝相宫竣工开放;结合孔子仁政园景区开发,规划建设“中都文化城”,挖掘孔子治国理念,开拓国学体验、教育培训新领域,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落实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实施驻地仿古改造,恢复运河古镇风貌;推进莲花湖湿地建设,建成开放民俗文化馆,启动建设度假酒店和配套设施;推出北部山区乡村游,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开发,扶持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落实旅游奖励机制,强化区域联合促销,打响“千年佛都”品牌。

$ _+ x! R7 K: z: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本地广告联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鲁ICP备19052200号-1 )

GMT+8, 2025-4-5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